最新消息
友善列印
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簡稱防檢署)今(18)日邀集台北市野鳥學會、東海大學、農業部獸醫研究所及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等團隊,召開114年第1次候鳥遷徙南遷預警會議,會議由生多所分享近期於全臺過境或高風險度冬候野鳥族群變化及分布情形,經討論後與會專家研判:由於韓國9月12日發生今年秋天首例禽場高病原性禽流感案例,候鳥為禽流感跨國境傳播之重要宿主,我國目前已進入冬候鳥過境期,多種鷸鴴類、高蹺鴴、黑腹燕鷗、部分鷺科等過境鳥種遷徙通過臺灣,沿海農田溼地多處出現過境候野鳥地區的養禽業者應立即加強禽場防鳥設施、做好門禁管制及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防範禽流感疫情發生及傳播。
防檢署表示,禽流感疫情主要透過候野鳥攜帶病原經遷徙造成跨境傳播,我國候鳥路徑上游國家韓國又爆發禽場高病原性禽流感案例,倘該病例是經由候野鳥傳播所致,按過去資料分析顯示,臺灣於2至4週後出現案例的風險增加,因此目前防疫重點在於候(野)鳥族群數量偵測與病原監測、化製異常監測,並增加禽場監測採樣量等,以充分發揮預警功能;同時針對禽流感熱區鄉(鎮、市、區)公共區域消毒、督導落實屠宰場場區、車輛清潔消毒措施,並執行禽場生物安全查核等,以阻斷病毒傳播鏈。
防檢署呼籲,候野鳥南遷過境或來臺度冬期間,我國面臨境外禽流感病毒入侵的風險高,且國內仍有零星禽場案例,請養禽業者應持續加強禽場防鳥設施、做好門禁管制及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並提高警覺,每日自主觀察,倘發現禽隻異常,應主動通報,以利防疫機關及時處置,降低疫情傳播風險。